浏览次数:17753 发布时间:2023-06-06 |
“等了6年了, 这下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6月5日,在中国科大附一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经过4个小时 的采集,安徽消防总队合肥消防支队的消防员王振洲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千里之外在北京就医的一位T细胞淋巴瘤陌生患者送上“生命火种”,成为合肥市第1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初次捐献意外中止
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旅服役的王振洲,在苏州第二次参加无偿献血时,通过血站志愿者的介绍,得知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当即多留了10ML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此后,王振洲很期待能够配型成功,时常查询进度。2019年6月,正在部队训练的王振洲接到了苏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称自己与一名 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初配成功,问“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喜出望外的王振洲当即满口答应,“自加入资料库后,我一直在等待着这样一次珍贵的救人机会。等了两年半的时间终于等到了,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让我遇上了,必中彩票还高兴。”
在通过高分辨采样、体检环节后,王振洲便告知家人并兴致满满的做好各种准备接下来的捐献:每天保持饮食清淡 ,注意锻炼,保持充足睡眠 。
得知军营里的儿子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肥东老家的父母担心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没有同意。为了打消家人的顾虑,王振洲隔三差五将网络上查阅的资料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转给父母,又发动从医的亲朋做思想工作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就在王振洲等待着患者医院移植计划的确定,未成想,捐献却因为患者的客观原因而意外中止,“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感感到非常遗憾、失落。”
时隔六年得偿所愿
2020年,退伍的王振洲来到合肥一家企业工作去年11月通过层层考核加入安徽消防总队合肥消防支队,成为了一名消防员。
今年3月底,苏州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再一次通知自己与一名34岁的淋巴瘤女性患者初配成功,王振洲心里激动万分,“感觉像又中了一次彩票,又担心像上次那样遇到意外情况”
在经过高分辨采样、体检环节后,5月31日王振洲在合肥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入住医院,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入院后,因为动员剂的药物反应,身体四肢酸痛乏力,但想到距离捐献成功更进一步,王振洲每天都满怀期待。
6月5日上午8时许,历经4个小时,王振洲终于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为北京一位34岁的T细胞淋巴瘤女性患者传递了“生命的种子”。面对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这位患者,王振洲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虽然未曾谋面,但希望这位“十万分之一”的有缘朋友,能够早日告别病痛的梦魇,迎接美好的明天,并希望她能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让世界充满爱!
“火焰蓝”醉心公益
据了解, 1998年出生的王振洲是肥东人,从小受到外婆的影响,一直热心公益,2017年,年仅19岁的他,刚领到部队津贴就主动联系家乡肥东县红十字会,选择加入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并开始对贫困学生为期多年的资助,几年间,王振洲资助金额达四万余元,共资助了十六名学生。
2020年退伍后,王振洲因为个人和家庭原因暂停了对学生的资助,但依旧活跃在志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宣传,目前已累计献血2000毫升。去年10月他再次通过县红十字会签订了关于遗体捐献的志愿书,目前已是一名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的红十字“三献”志愿者,并获评2022年合肥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王振洲一直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能给他人带去帮助和温暖我很开心,每个人都付出一些,爱心汇聚起来助力公益事业,红十字火种可以点燃希望!”王振洲朴实地说。